雪色玛丽
Applicant(申请成员)
积分 0
帖子 9
精华 0
状态 离线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6-12-27

[Voigtlander] Leica没有的超广角——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 发表于 2007-1-10 16:57  ... 49600 次点击

作为除了Zeiss 15外Leica M口唯一的超广角选择,Voigtlander 15mm/F4.5 ASPH一直以来受到用家的广泛推崇。体积小巧轻盈,却能够完全消除畸变,拍出的照片肉眼几乎看不出垂直或水平线有变形现象的存在。

Voigtlander 15mm/F4.5 ASPH拥有110度视角,景深非常大,因此被评为抓拍利器——抓拍时可以省去对焦的环节(把光圈放在f11距离设置在0.8米,此时的景深从0.4至无穷远都非常清晰且锐利);特别是近距离抓拍无与伦比(可以把相机挂在胸前,按动快门,既隐蔽又能摄取决定性的瞬间)。

根据用家反应,Voigtlander 15mm/F4.5 ASPH色彩还原有一分德头味道,最佳光驱F8/F11。遮光罩与镜头一体,实质是镜头的外延,既能保护镜头起到遮光之效,又可固定镜头盖的作用。

Voigtlander 15mm/F4.5 ASPH机械加工工艺精密,光圈定位准确,对焦环阻尼较小。

Google上搜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规格:

最大光圈:F4.5
最小光圈:F22
光学结构:8片6组
视角:110度
光圈叶片:10片
直径×长度:49.6mm×45mm
重量:105g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主题共有 13 条回复 | 回到顶部
#1 - 2007-1-10 17:09
雪色玛丽
飞扬GG已经开始用R-D1+Voigtlander 15mm/F4.5 ASPH放毒了...

^_^

飞扬GG的帖子:http://leica.org.cn/bbs/thread-60-1-1.html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2 - 2007-1-10 17:11
雪色玛丽 说: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Voigtlander 15mm/F4.5 ASPH样片

上天,入海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acg4威望+1 2008-5-15 18:09
#3 - 2007-1-10 17:14
雪色玛丽 说: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色彩,黑白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acg4威望+1 2008-5-15 18:09
#4 - 2007-3-24 18:19
二川溶溶 说:也跟一张
确如楼主所说,此头有些意思。这是春节期间在天津拍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5 - 2007-5-18 07:21
离线证明 说:Leica M8+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Leica M8+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acg4威望+1 2008-5-15 18:08
#6 - 2007-5-18 07:21
离线证明 说:Leica M8+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Leica M8+Voigtlander 15mm/F4.5 ASPH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7 - 2007-9-18 13:58
snailplace
估焦的,操作容易,抓拍方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8 - 2007-9-19 06:45
tony1218
幾年前去日本旅遊時用此鏡拍的p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acg4威望+1 2008-5-15 18:08
#9 - 2008-6-8 08:48
胡秋然
ERWIN PUTS的评价: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晚期, 高速标准镜头的革新就似乎停止了。原因相当简单:大多数35MM相机镜头的经典设计均是从双高斯结构的派生出来的,例如:BIOTAR镜头。在作者1998年关于新的Summilux-R 1: 1.4/50mm (II)镜头的报告中,作者提到双高斯镜头的时代仍然没有结束。不过, 我们正经历一个平稳期。1980年,Mandler博士写过一本断言性的书,描述镜头艺术的审视和双高斯镜头的潜力。他的结论是,对使用35MM到90MM焦段的大部分摄影师所用的多数镜头而言,双高斯型是最合适的,并且在正常的成本和加工限制下已经不能进一不改进了。但是这设计具有固有的缺陷。极高速镜头不能被完全矫正在径向的球差,散光和场曲。这些象差致使影象细节反差低,致使位于影象区域边缘的主体轮廓柔化。光圈越大,这些效果越明显。因为象差矫正的平衡很自然地针对在大光圈时影象的质量, 所以改进大光圈的表现已经是很时髦了。此外,焦点漂移能降低整个影象的质量

这些局限使得在双高斯设计的基础上创造一个真正杰出的高速镜头成了一个迷。而事实上,大光圈镜头的发展停止在大约1980年。在使用八枚镜片的情况下,其发展的潜力已经枯竭了。玻璃的选择,特别是现代玻璃类型的采用或许有好处, 但是不足以造成飞跃性的发展。佳能FD1:2/55MM飞球面设计说明了这个事实,可是由于使用八枚镜片,含一个非球面和一个浮动镜片,它非常笨重和难以忍受地昂贵。全开光圈的清晰度让影象模糊柔化,这是所有及高速镜头在最大光圈的时候所表现的特性。如果你严格观察所得的影象,你会有一个你失焦的印象。无论全开光圈得到的影象多么好,当收小到F2或F/2。8的时影象质量总会有明显提高。影象似乎突然聚焦而具有高对比度。

老实说,应该注意到大多数的高速镜头使用者不会经常使用大光圈,而使用的时候,在大光圈下的光学品质也不是摄影师最关心的。

在近几年中,我们看到只有两款新的设计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显著的进步:1998年出的莱卡Summilux-R 1:1.4/50mm (II) 和 the Voigtländer Nokton 1:1.5/50mm Asph(为BESSA和LEICA相机配的)。

新的Summilux-R 1:1.4/50mm (II)在收缩光圈时的表现显示了非常大的改善,做了较高水平的二次光谱矫正并减少了散光和场曲。那一块中央厚的镜片(在光圈后面的)起到一个象场平整的作用。在较大光圈的时锐利的表现也被改善了, 特别是在影象的中央区域。全开光圈总的表现并不遵循上面描述的那样,而高反差影象可望从F/2开始得到。从F/2。8开始,画质比Summicron-R. 2/50mm所得到的还好。全开光圈时的Summicron-R非凡地避免了旋光,明亮光源周围的闪烁和二次反射影象。

Voigtländer Nokton 1:1.5/50mm Asph具有经典的双高斯结果, 拥有六枚镜片和在最后一枚镜片上的两个非球面。这颗镜头显示出改善了在收缩光圈后边缘区域的表现,并在全开光圈时具有一定的反差。在F/3。5时,具有优秀的表现。在更大的光圈时,旋光和总的反差倾向中等。微小细节的清晰度自然而然属于柔和一类了,但是相当一致地表现在在大部分影象区域内。散光和场曲对此有一定的影响。

现在来说说莱卡Summilux-M 1:1.4/50mm,设计于1962年,参照经典系列的设计,具有七枚镜片和一个在第二和第三镜片之间的空气透镜。这颗镜头具有良好的全开光圈反差,但是在边缘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散光和一些场曲。中央区域的清晰度很好,甚至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 但是在收小光圈时边缘区域的微小细节反差低。打算用这镜头的是那些用高速胶卷的报道记实摄影师(例如用KODAK TRI-X,较粗的颗粒不会对轮廓反差有好处,还会抑制真实微小细节的再现。





#2 - 2007-1-6 04:57    离线证明
反差与解象度

有一个关于执着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要为高反差或高解象度而优化镜头。在这个定论中有一个确定的真理,但是人们不得不了解这个事实。这个选择只与具有大量球差的系统有关。在这种情形下,从物空间里一点发出的光线不会在象空间里汇聚成一点,但是这束光线会形成一个根光管,汇聚在光轴上的某一个位置,在这里光关的中间较窄,然后开始变宽。显然最窄时的位置具有最好的反差,但是这并不是焦平面的位置。在胶片平面附近,我们会发现一束更宽的光线,但是更分散,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最高解象度的位置。过去,高速镜头有大量的球差,于是设计师可以选择后焦距以便焦平面位于最好的解象度或最好反差的位置。可是,在两种选择之间的差别在实际中是很小的。现在所有的莱卡镜头都具有很小少量的球差,于是这选择就没什么关联了:所有镜头自动具有了高反差和高解象度。

新方法,新视野。
首次基本脱离双高斯设计发生在1989年设计的Summilux-M 1:1.4/35mm Asph中。在专利文献(#5.161.060)里,设计师们强调了这样呀个事实,新的设计明显地提高了镜头在边缘区域里的表现。他们也注明了非球面的使用必须和整个设计紧密结合,并且必须是基本规格的一部分。这里,我们了解Kölsch先生的设计原理,你需要懂得镜头的基本问题, 以便发现一个明智而有成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一个镜头呈现出散光,那么让计算机去找解决方案是没有意义的, 你必须首先去从理论上了解为什么这个散光会发生,哪些镜片表面对其大小有影响,什么是最好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这个为设计找到最好而最简单的途径是所有现代莱卡镜头的基础。更好的办法是在许多镜头目录里找到具有所需特性的特殊镜片式样。并且了解它对解决设计方案所面临问题的潜力,然后使用用两块分离的镜片(他们组合的能力也会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当作者在2000年与莱卡设计师讨论光学设计的未来趋势的时候,自然的提问是未来的M系1.4/50镜头设计是否会起源于Summilux-M 1.4/35 ASPH。得到的回答是有可能,但是不会这么快。Summilux设计用在1.4/50mm镜头上会让镜头变得很大,而且需要的公差在连续生产中也不可能保证。两年后,具有八枚镜片的光学单元和一些特异玻璃类型出现了,并在论文中报道出突破性的表现。在那个时刻,它还不可能生产, 因为机械问题还没解决,镜头的尺寸仍然是一个处理的障碍。很明显,这个新的镜头应该象现在的Summilux-M 1.4/50mm一样紧凑。可是设计师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新镜头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高速标准镜头,一个真正的莱卡在这领域里的能力的展示。为了这个目标, 这个镜头需要在焦点附近满足上面的一般要求,而且好需要一个浮动元件。我们知道一个镜头只能对某一距离进行优化。这个距离一般是无穷远或1000倍焦距离。但是即使在100倍焦距的距离处(在这种情况下是五米)镜头的表现也不会跌落到可探测的水平。但是在近距离和更大的光圈时,设计师开始看到反差下降和一层轻微的薄雾,这似乎减少了影象的清晰。由于球差、象散和场曲的存在,高速镜头更倾向于这种效果。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光学设计师,那么会有许多现象你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却是设计师的恶梦。一个镜头的表现可以完全描述在入瞳和出瞳的象差分布中。畸变和球差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改善了其中一个就劣化了另外一个。但是,近距离的表现要求无畸变并演绎出一个锐利的影象。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要求严格的任务。

[ 本帖最后由 离线证明 于 2007-1-6 05:04 编辑 ]


附件
2007-1-6 05:04
img1021107009.jpg (116.56 KB)
  Summilux-M 50mm F1.4
  

#3 - 2007-1-6 05:02    离线证明
--------------------------------------------------------------------------------

大小的问题

所有任务最多的需求是小尺寸和优秀影象的结合。我现在认真设计镜头,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开始理解光学设计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现代光学设计软件极其能干, 你可以要求软件为某一个性能要求找到最好的设计,做出玻璃式样的选择。但是不知变通的优化程序会创造一个体积大的镜头, 而一旦你限制镜头的物理尺寸, 那么镜头的性能会极大的下降, 你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于是只有一个选择:手动调节并慢慢处理成一个可用的设计。作为摄影师,我们很公平地有一个简单的需求:小镜头但上等的性能。但是当我们不知道一点把大小和性能结合是多么困难的知识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去欣赏设计师周全的设计成就的。如果体积硕大,新的Summilux-M 1:1.4/50mm ASPH不过是杰出的好镜头, 而当你认识到它的实际尺寸时,它就风光无限了。

在以前的Summilux-M相同的空间里增加一个浮动元件被认为是一个机械工程成就。这里的任务是双重的:寻找机械解决方案(为配合零件寻找倾斜和锣纹的正确规格:你需要结合精度和光滑度),寻找一个能一致加工的方案。在过去,原型阶段是一个发现镜头是否能完全按照规格加工出来的平台。但是这完全取绝于制造部门发现以有效成本制造和装配的方法。在过去这并不是总有效的。在系列加工中许多镜头不得不改变,以适应装配阶段的局限。著名的木锤被看成是装配阶段的超级手艺的象征,这是一个原型阶段对不足之处的补救手段。如今在莱卡光学设计部门内部的途径是从系列生产那里订购在原型阶段使用过的部件。 于是,他们适应真实的生产公差,没有其它的办法。这是一个最明智的途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原型阶段和系列生产开始的时间会很短。正常的,从原型到系列生产莱卡要花不短的时间,在过去延误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不行了,新的发展加快了步伐。


附件
2007-1-6 05:02
Leica_Summilux_35mm_Top.jpg (104.95 KB)
  simulux-m 50mm f1.4
  

#4 - 2007-1-6 05:03    离线证明
关于测试

让我们清晰诚实的认识到:一个F1.4的镜头全开光圈的时候不可能表现出与那个最好的F1.2镜头在F/2时一样的性能。象差及附加象差(第五次和第七次)不允许这个水平的质量。特别的,径向球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误差。也就是说,作者不得不注明,新的. Summilux-M 1:1.4/50mm ASPH在F1。4的表现是非常非常接近那个最好的F1.2镜头在F/2时的性能。



在全开光圈的时候,总的反差高,但是整个象场有一点偏软。象散被很好地控制着,而象场很平坦, 这使影响范围内的的边缘区域里的影像质量有明显提高。在小亮点和特别的高光处, 可探测到存在少量的慧差。但是,比前一设计(SUMMILUX-M 50mm f/1.4)少了很多。作者测试所用胶卷是FUJI PROVIA 100F和400F。新SUMMILUX的色彩演绎是相当杰出的。特别在暗淡光线区域内,其色彩是明亮干净而饱和的。对其它高速镜头而言, 在暗淡光线下的色彩似乎象曝光不足而且平淡。他们缺乏明亮光照时的艳丽。在此,新SUMMILUX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由于具有优秀的再现高光和明亮表面反射的能力, 这颗镜头的影象具有惟妙惟肖的三维效果,这加强了影象的生动性。

抗眩光能力杰出, 甚至比Noctilux 和 Summicron还好。几乎不可能产生二次反射, 即使在成象范围内存在光源或更糟的情况,除了照亮镜头的前表面,也不过表现在影像区域之外。在前面的情形中,你可以看见边缘区域里的灯的轮廓被损坏,当然以这样的光圈和前镜片口径没有拿个镜头可以完全避免闪烁和眩光的笼罩, 但是对于多数应用这颗镜头几乎没有眩光。你这样来证实一下:找一个在场景中突出的很明亮的窗户,摆上一些小物品,然后拍下来。通常,在照片上这些物品是残缺而过分暗淡的; 但是如果用Summilux ASPH,就会的到形状完整色彩真实的照片, 这是真是最非凡的表现!

极细微细节的清晰度是相当重要好的,但是还有微弱的边缘模糊。在夜晚的场景中,影象保持了反差,小物体的轮廓清晰再现。可是反差很微小的物体纹理在影象中会丢失极细微的细节。

光圈收小到F/2会增加极细微细节的锐度,而从此刻开始新的 Summilux 就领先于Summicron-M 2/50mm。从F1。4到F/2的象质提升不是很明显的, 这不象其它高速镜头表现得那么明显。很容易推论,在更小的光圈得到的影象质量也可以在F1。4得到。在这方面来看,这是第一只你不用因为使用高速镜头而妥协象质的镜头,新Summilux在整个影象范围内都具有优秀的质量,极细微细节能清晰而锐利地再现。

在F2。8, 极细微细节的微反差被加强了, 因为此时的高次象差(残留误差非常小)的影响已经被抵消了。从此到F/8, 影象质量极其高, 可以和最好的莱卡镜头相提并论(如:24,90和135)。在较小光圈下的反差下降通常由光的衍射引起。

在论文里,渐晕在全开光圈到收小两挡光圈都高, 但是实际上暗角并不明显,这表明渐晕不是问题。畸变是可见的, 但是对大多数场景没什么关系, 除非你做复制。

其中的浮动元件改善了近焦范围内的象质。使用高速镜头时,影象质量下降通常会发生在被拍摄主体位于三米以内。浮动元件在有限的程度上为此做了相当有效的矫正。当你在0。7米到1米的近距离时,浮动元件能够对影象质量做不少改善,但是在较大的光圈时,我们得到的影象变柔。在这个聚焦范围内为了得到最好的影象质量,我们需要把光圈收小到F/5。6或更小。我们不能够想象因为有了浮动元件,我们就有了一个能力巨大的高速镜头。我们应该停留在需求的现实中。 浮动元件所起到的作用是, 明显改善影象边缘区域象质,提高在1米到3米的范围内聚焦时的影象反差(较大光圈表现在该镜头的优化位置中)。

关于这颗镜头,散焦迷们会有一种复杂的感觉。在近焦范围,并且在前景和背景都接近聚焦平面的时候,离焦的变化是平缓的。 但是当主体和前后景的距离增加时,离焦的景物会失掉形状和构成。特别当离焦区域逆光的时候,其影象的形状会变的粗制滥造。这样的表现起因于象散和场曲的廉价矫正。如果仔细选择全开光圈时的背景, 你能够拍到非常有趣而自然的肖像。


附件
2007-1-6 05:03
386730.jpg (196.08 KB)
  
  

#5 - 2007-1-6 05:05    离线证明
[一般结论]

新Summilux-M 1:1.4/50mm ASPH是莱卡系列镜头中最好的高速通用镜头。它的全开光圈表现非常杰出(在一些方面,如:眩光,甚至比Sumicron at f/2还好)。收小光圈后,它比Summicron 2/50mm.更好。它可以被用作通用标准镜头;在所有光圈下,在整个影象区域内,它都能在对影象不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你想为你的M系相机只配一个镜头的话,这个镜头应该是基本选择。作者还有感到,50MM焦距的镜头不仅是M系相机最好的单镜头配置(作者是老款M3使用者,以50。90和135MM为基本配置),而且还能提供广泛的拍摄机会。

手感相当滑顺,而其大小很好地班配相机,手指调节适合广泛的使用者。旋转指扣允许一根手指快速地聚焦, 而长焦镜头的钩有一个锁以防止以外的滑动。这是很好但不必需。聚焦部件滑顺才是最重要的。使用原型镜头, 你能注意到一些粗糙斑点,但是在批量生产的镜头中,这些都没有了。成品具有很高的标准, 光圈转动的挡位质量与其它镜头相当。

这颗镜头具有首屈一指的光学品质,是光学和机械工程精确控制的成就。它甚至对影象再现和暗淡光线下色彩演绎增加了新的诠注。

[比较]

前一版的Summilux-M在各个方面显然过时了。Nokton在老Summilux-M,基础上有所改进,但是除了价格的因素这也不足于与Summilux-M 1:1.4/50mm ASPH认真较量。最有趣的是与现在的Summicron-M.比较。Summicron近摄性能显然比新Summilux好。所以如果你不需要高速镜头的话, 它仍然具有其优点。Noctilux-M是更难说的。 如果你看看那实际的表现测试,你会发现Noctilux在较大光圈时无法和新的Summilux-M.相比拟。但是会有更多的主观考虑。Summilux演绎真实的现实, 而Noctilux在影象再现中更具有梦幻和油画般的感觉。Nokton色彩演绎正在学习Summilux擅长的柔和色彩。Noctilux作品象是用厚重的铅笔画成,而该Summilux的作品用尖尖的铅笔画成。这取决于每一个摄影师的选择。作者仅仅试图从客观规律和主观的角度去描述其中的差别。

至于Elmar-M 1:2.8/50mm, 这应该是新的Summilux-M的完美伴侣:及时在全开光圈下,它也提供了优秀的近摄影象效果。它很紧凑而且具有优秀的全面表现。

作者经常遇到这样一来的问题:如果你不得不仅仅使用一个镜头,你选哪一个?在过去,答案并不容易。但是现在答案有了:Summilux-M 1:1.4/50mm ASPH.。

#6 - 2007-1-6 05:05    离线证明 说:补充内容
玻璃类型

为新SUMMILUX选玻璃是很有趣的.在这颗新镜头中有一个玻璃元件,其价值比老版本的SUMMILUX中的七片玻璃元件还高.人们会问是否机械部件的加工质量降低了, 以弥补这块玻璃的成本.事实上, 在莱卡迷中有一个偏执的传说, 新一代的镜头也许光学性能超群, 但是机械性能不入老一代. 新的LUMMILUX并不是这种情况,它拥有一个先进的机械机构去服务于最后一组镜片(浮动元件)的运动. 总共移动量为2毫米, 但是可见的效果是5米.使用自动机械机构的原因是新的镜头应该与老的镜头价格水平相同. 由于这棵包含机械机构元件的镜头元件可以被制造成高精度, 所以在装配中费成本的手工调节可以忽略.

用在新SUMMILUX的新型玻璃很敏感, 且难于加工. 事实上, 这玻璃很软, 难于在毫微米级被加工成光滑表面.捕这玻璃也对空气敏感, 抛光后不能在空气中放上超过一小时.加工过程要适用于这一需求, 玻璃会在最后的加工后立即镀膜. 这也意味着需要很好而且很薄的镀层.事实上,新的莱卡冷镀膜处理被应用在这里.

一种新型玻璃有一个有趣的故事.LEITZ的玻璃原料实验室过去是多产而具有创造性的, 生产出许多特种玻璃类型. 但是这个实验室是一个研究机构, 而不生产工厂.当玻璃的需求达到一个稳定量时,LEITZ不得不劝说玻璃制造厂商选用在它们目录中的玻璃.SCHOTT过去经常是这些生意的伙火者. 后来, CORNING取代了这一角色, 它几乎成了LEITZ玻璃的主要供应商. 但是CORNING公司已经停止制造LEITZ玻璃了. 但是莱卡需要那些由LEITZ实验室配方的特种玻璃,以便得到所需的光学品质.莱卡接触了SCHOTT, 而他们同意了生产那特种玻璃. 它可以在正规的SCHOTT目录中找到了.

有趣的是, 几乎莱卡所使用的每一片镜片都是ECO玻璃或无铅玻璃. 从老玻璃类型转换到新的ECO玻璃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为了保持所需的影象品质而做的重新配方.在日常*作中这个变化是不重要的, 因为每人会注意到其变化.

如果你看一看这颗镜头的图纸,你会注意到后部的直径并不是很大,其实比50/2还小. 因此,第一片镜片需要高折射率以足够弯曲入射光线从而通过后面的光阑.镜头第二和三镜片矫正色差,也担负矫正象场平整的任务.颜色的矫正是优秀的, 但是不是APO级(复消色差). 一些红和绿色的干涉可以在高倍放大的时候看到.第四片元件(非球面)正是为了矫正第五次球差(在水平方向的歪斜球面).第五和六镜片让光线几乎水平地入射到最后一组镜片.这是使最后一组成为浮动的需要.

有一个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为什么不用SUMMILUX 35/1.4 ASPH的原型. 那前面的凹透镜会把光线分开很大的角度以至于镜头的入瞳无法捕捉到.因此, 需要一个强汇聚镜片做为第一元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0 - 2008-7-16 08:24
qzhangsego
再来几张
[attach]50111[/attach]

[attach]50112[/attach]

[attach]50113[/attach]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1 - 2008-7-23 11:49
gmilo
15mm 真的是好鏡! 小弟新手試貼!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lancelot23威望+1 分享是美德2008-8-8 17:55
#12 - 2008-7-23 22:10
poqi 说:回复 #45 qzhangsego 的帖子
各位在用这个镜头时的曝光有什么心得?

我用的时候测光是用取景器里的测光提示,转接环是28mm的那一款,当然我用了平时的感光度设置-1/3,

结果是大部分都比我想想的要更曝光不足。

请教:是不是mp的中央重点测光对曝光产生了误导,还是广大的边缘地带由于暗角的原因而曝光不足?

各位有什么使用诀窍?-比如将EV+1/3?
#13 - 2008-8-20 17:53
water_sm
个人感觉曝光应该EV+0.7-1
认真负责的评论是对摄影者最大的鼓励,优秀评论将获得积分奖励,纯灌水评论将扣除当月图片配额

在回复之前你需要先进行登录
用户名 / UID
密码
CopyRight © 2008 By Leica.org.cn | Based on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