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22
作者:QiaQiaSoSo 校对:且听枫吟  文字版权为Leica.org.cn所有,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务必署名出处

“只有在监狱中,你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只有地位最低的人们的生活,才能显露一个国家的真实。”—— Nelson Mandela (纳尔逊·曼德拉)

在严重超员的菲律宾成人监狱中,一共关押了68000名未成年人,其中年纪最小的仅9岁。他们的生活与健康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他们中绝大多数只是犯了一些小案,还有不少仅是“嫌疑犯罪”,因冗余的司法处理过程而被长期关押。

这些孩子在成人监狱中处境危险,生活、健康均没有保障,绝大多数在进入监狱后几个月便患上严重的皮肤疾病。

在《铁栅后的孩子》项目中,女摄影师Hazel Thompson用胶片记录了菲律宾监狱暗面的未成年的一隅。

点击这里查看《铁栅后的孩子》作品大图 (The Observer Hodge Photographic Award 2005获奖作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关于Hazel Thompson:

Hazel Thompson 曾为伦敦南区一家地方报纸工作,目前主要作为自由摄影记者从事拍摄活动,近期在为 New York Times 工作。

三次获得 The Observer Hodge Award奖项, 2006年凭借"铁窗"获得影响实证 Visa pour l'image的人道主义报道奖,多次获得其他国际摄影展奖项

她的摄影报道主要集中在社会问题上,包括人权,宗教和人道主义题材。她和一些慈善组织密切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拍摄活动。作品发表在 The New York Times, Time, Days Japan, HQ Australia, The Sunday Times Magazine, The Sunday Telegraph, La Vie, Aftonbladet, The Independent Review, The Observer Magazine, US News 等全球主要媒体上。从 2001年到现在的几年中,她的作品已经在英国,法国,美国,瑞士,柬埔寨等国多次展出。

她主要的拍摄项目包括:现代十字军系列( The Modern Crusaders series :"Bikers for God ", "Cowboys for Christ ", "Spirit Surfers ", "Hip Hop Preachers ", "God Bless Ibiza " 和 "Goth Church ")以及 "Innocents Delivered ", "Ace Cafe Revival ", " Hidden Legacy ", " Kids Behind Bars " " Surviving Rape " " Home & Away "等等.

Hazel Thompson关于这个项目的文章

Hazel Thompson个人主页

Leica作品精华区

Aug 18
作者:且听枫吟 文字版权为Leica.org.cn所有,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务必署名出处

引言:如果说,Brent Stirton是一个英雄,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英雄,在他的拍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摄影师对困境人们的认同、理解、关注。让你无法忽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Aug 16
撰稿: QiaQiaSoSo 校对:且听枫吟 文字版权为Leica.org.cn所有,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务必署名出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引言:摄影之于战争,除了忠于历史的记录,还能有更为深刻的社会作用。英国慈善组织PhotoVoice发起的一个摄影项目,让我们重新面对摄影的功能。在回到摄影本质时,通过解构摄影师和被摄者的关系,让摄影以摄影本身的形式出现,不再只是一个人阐述,而是要让被拍摄的实体说话,而这对被拍摄者又会存在怎样的社会意义呢?

BBC的记者Saeed Taji Farouky讲述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分别来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14名孩子,每人会得到一台数码相机来记录他们的生活。(这14个孩子都在巴以冲突中失去过亲人。)

这项名为"肩并肩(Side by Side)"的摄影项目由英国慈善组织PhotoVoice发起,旨在通过提供摄影培训给边缘地区带来积极变化。在得到家长联会(家长论坛,耶路撒冷的一个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下,已经顺利进行了8个月,并举行了五次研讨会。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PhotoVoice表示,这个项目希望参与者能够:

● 用数码相机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希望和梦想。

●通过摄影和写作来表达自己,走出悲伤和愤怒。

● 将影像作为基本的表达方式,从而在夏令营中更好的理解周围的人

● 通过集体生活让孩子们培养信心,促进文化交流和友谊。

显然,任何能让以色列人和巴基斯坦人和平共处的事情都是好的。会面有助于消除他们心中的阴影,并交给他们新的技能,帮助他们与人交流。参与者把照片上传到网站,互相讨论,聊天,这样又能够进一步帮助他们。

这不是第一次让镜头前的人站到取景框后。另一名美国摄影师Tory Read曾经教丹佛市Five Points的人们摄影。那是个贫穷的又脏又乱的街区,他的项目让居民开始有意识的去改变现状。

这样的摄影项目给参与者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机会,他们需要知道怎样才能用相机来描述他们所了解到的一切。同时,项目对专业摄影师的组织、策划能力有很大考验,在具有合适设备的情况下,摄影师如何协调和组织,为这个项目带来什么?而这又是项目本身无法实现的。

相关链接:  项目背景介绍


Aug 14
引言:孩子的好奇是摄影最纯真的本源,而日本女摄影师Rinko Kawauc用她独特的baby eyes,向我们展示着不一样的影像世界...

6*6,方形的构图,泛着蓝光沁着白, 飘散着日常生活琐碎的气味,但又藏着一种神经质般的敏感——川内伦子,一名来自日本的女摄影师,给我的第一感觉。

凝视她的作品:昆虫的躯骸,鸟巢中待哺的雏雀、天空、水果、街道——为我们所熟识却同时被忽视的场景,在6×6画幅中以一种自然而温和的方式展现。

川内伦子惯常使用一台Rollei双反,在拍摄时大量运用闪光灯,削减了自然的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更多倾向平板、刺目,形成了Rinko Kawauch独有的影像风格。

我相信每一幅作品都表现着摄影家的心情。Rinko Kawauch将女性的敏锐触感凝入胶片,用最温和的方式把生活中她所看到的一切东西,锁链、水果、天空一一记录下来,杂糅着拍摄时的宁静,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

生活中所有的微小都被她用影像的手段放大。而Rinko Kawauch又仿佛总是充斥着敏感的矛盾,NO WAR中仅有的一只小白狗,路人足边隐隐的血迹,厨案上的刀俎——每个细节都让人想入非非,仿佛看到了温暖中隐藏的悲情,平和中蕴藏的不安,苍白寒冷得要刺痛观看者的内心。

高度的神经质以及落寞,这是另一个Rinko Kawauch。

“我喜欢聆听周围细小的声音,那些轻细的低语对我来说如若生命的救赎,自然而然地将我的目光引向那些细微的事物。在涩谷散步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奔向一小束路边的野花,也许别人会感到奇怪,但是我自己却很中意这种安静的关注。”

“人们常常说,我有一双孩子的眼睛,比如,我会长时间观察蚂蚁如何搬运砂糖,要不就是在躲雨的时候偷窥蜗牛的世界。从某个角度来说,我的确还保有孩童时的好奇与敏感。”

Rinko Kawauch,川内伦子

72年生于日本,1993年毕业于Seian Women's College;初出茅庐便以三部曲影集《Utatane》《花火》《花子》受世人瞩目,并获得日本权威摄影奖。胶片方面多以彩色负片为主(几乎不使用黑白胶卷),为便于在后期控制低饱和度影调与弱反差而亲自手工放大印相。此外也使用反转片,多为400度胶片,不输入电脑修图,有着一份对自然的敬意与诚恳。

链接: 《川内伦子(Rinko Kawauch)作品大图》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Aug 12
What in fact DO you want to say?》(你到底想说什么?)

by Chris Steele-Perkins  中文译文:QiaQiaSoSo 校对:且听枫吟 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务必署名出处

引言: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表达点什么的人来说,有些问题是一定要思考的。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我们的图片到底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我们要说的。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摄影师应该选择怎样的拍摄角度,以及拍摄后如何选片,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布?摄影师Chris Steele-Perkins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一些经验。

随着我的新书《东京·爱情·你好》的发行,我想如果把我在写这本书时产生的疑惑,麻烦和问题拿出来分享,一定会有人感兴趣的。

作为一名摄影师,为了自己和读者,怎样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表达出来,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你会通过出书,上杂志,办摄影展,看片会,网页浏览等形式来发布你的作品么?或者几种方式甚至全部手段都用上?这些方式对你的作品有多大作用?展览和出书带来的反映是截然不同的。利用网络发布你可以用上多媒体;在杂志上发表作品你的潜在读者就有数百万。而办一个摄影展会不会相当于只是在墙壁上出了本书?那出书又会不会只是给展览加了个封面?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表达点什么的人来说,有些问题是一定要思考的。让我们事前想好到底要说什么。虽然对于不同的人答案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家所面对的问题始终是一样的:“我想说什么”在没有大量文字的情况下到底说了些什么。

通常你所展出的意味着“这是我最好的照片”,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照片?一般的美学观点是:最漂亮的构图,迷人的色调,完美的色彩搭配等等,通常最好的照片是在二维世界中很好的诠释了摄影家作为目击者、报道、 艺术家在现场的感觉(并非绝对)。图像本身当然不会表达这些,它只是比人为的故意制造出的一个场景更真实罢了。我们作为一个读者可以从我们自身的经验出发去理解我们所看到的——或许我们会认为一张照片是在非洲拍的——但是要知道这张照片的主旨是什么我们必须等着摄影师来告诉我们。

如果摄影师想要说更多的东西,如讨论博茨瓦纳的援助问题,他们需要拍一些当地的受困人群、健康的工人们、医院、坟地和公共聚会等,并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信息,或许这需要写一篇很长的文章或者提供一份提纲给作家来扩充。如果他们希望保证只有小部分的东西被单方面的主观描述, 他们可以给出少量的注释或者什么都不说。

如果照片的信息给出的很少诸如只有“博茨瓦纳,野生动物保护区,非洲”,我们怎样知道摄影师是在说什么?或许有什么东西是超越平凡的?或者并没有,因为他们想说的通通都包括在图片里了,动人,美丽,新鲜,有力等等,或许这些就是他们要说的。有些摄影师会说:“嘿,看呀,这多么有趣,用我的方式去看,因为我和你看到的不一样,这值得你花点时间。”为什么不呢?我喜欢摄影的那种朦胧的感觉,现实当中的不确定性。我喜欢把这样的感觉带到一些作品中,比如《东京·爱情·你好》,我希读者自己去发现心中的疑问,而不是我来定下答案。

我并不想去回答所有的问题,但是会告诉大家我怎么挑照片比如我是如何为《东京·爱·好》挑照片的,如何发布我的作品。成功与否是读者,也就是你们来决定的,成功的最终标准也是你们来定,你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或者拒绝它。

(未完待续)
Aug 7
摄影师: suli   完整作品组链接: 《卡尔加里的牛仔节 2007》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认识牛仔 是看了万宝路香烟的广告。这个本来濒临倒闭的香烟厂 就是因为这个创意 而一发不可收拾。

....稍微长大一些,看西部牛仔的录像带,大沿卷边的帽,花格衬衣,锃明刷亮的皮带扣,歪跨着2颗枪管超长的大左轮,带着马刺的匪气十足的尖鞋,当然一定不能少了因为他们而闻名的牛仔衣裤。

....无垠沙漠中的德克萨斯,风一样来的,风一样的去,手里玩弄的左轮枪如同杂耍,不管是出入枪套,总要耍弄的眼花缭乱才是,枪法惊人。坏人是卑鄙阴险,成群结队,好人是行狭仗义,独来肚往....

但是不管怎么样,牛仔这个名字已经引申到了“粗犷豪迈、自由奔放、奋斗不懈的“真正的男子汉”精神 ,用北京俗话,很“爷们儿”就对了.  这就回到文章开始,为什么万宝路香烟能因为更换广告形象而一夜成名了, 这个“真正男人“的潜意识 是多么的深远。

“那么世界牛仔最多最著名的地方是在美国西部了?”那您就错了,以牛仔闻名的地区是在canada的alberta省,而每年最盛大的牛仔节是在calcary举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Alberta省的首府calcary 因为石油和天然气而举世闻名,这个新兴的城市从70年代开始脉搏跳动充满活力,市中心呈现出商业繁盛的高楼林立。 同时横跨美加两国的落基山脉的北段也从该市横跨。作为落基山脉的主要门户之一,这里的自然风光举世无双,世代相传的牛仔文化也在这里蓬勃发展。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应一个美国牛仔的梦想,并在calcary市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并组织了牛仔节这个活动,转眼70多年过去了,通过calcary市民的大力支持,四面八方的义工的投入,牛仔节逐渐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户外活动,每年7月初的第一个周末开始,长达十日的各种狂欢,表演,竞赛。。把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小城宣泄的顿时沸腾起来。

7月6日早上,14个小时的时差弄的我响晴薄日中如云里梦里穿梭, 现在交通工具之便利,让我常常觉得身上还挂着“京酱肉丝”的味道就已经到达了世界的某个角落。睡眼惺忪的来到酒店大堂,发现这里的员工一夜间都换了衣服,全部牛仔装束迎客,到处都放着和牛仔有关的装饰物,甚至饲料用的干稻草也进入了豪华的大厅。牛仔节正式开幕是由大游行开始,把城市的主要道路规划出来,形成了一个长约5公里的马蹄形路线。这个时候,几乎全城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幼都涌上街,换下平时上班的穿着,换上牛仔衣裤,牛仔帽,参与或参观游行。商店的橱窗中,也换成了以牛仔为主题的装饰。

更有总奖金高达千万元的牛仔比赛,这样的高奖金,也吸引了全世界牛仔的高手前来,他们无不拼尽全力争取5大单项的比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8秒骑野牛,骑野马,套小牛,篷车速度赛等。
...................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拍摄这样的一个活动,本来兴趣不大,因为再如何的热闹,也属于很人为的活动。 虽然客户一再要求是彩色片子,但是在现场我还是毅然退下了 fuji 400h 的彩色负片,坚持用了黑白。 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把活动拍摄的稍微厚重一点。比纯介绍性的图配文的片子 更耐看一点。

整合起来就 只有2天的时间拍摄,客观的说 确实拍摄的紧张了。具体感受在以后自己的新blog 里慢慢写吧 。

这次主要用了 fuji neopan 400的黑白,这个是比hp5还便宜的黑白,但是效果非常值得称道。也再次感谢咱们这里的暗房斑竹“法拉兄弟”的全力支持

suli的其他作品:

《suli的人像集》

《"湖区"腹地的村落》

《卡尔加里的牛仔节 2007》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Aug 6
『玛格南中文』—— Photo of the Week
....布加勒斯特大约有3000名无家可归者,占这个城市总人口的0.15%。其中绝大多数人以城市供热系统的下水管道为家——一个阴暗、潮湿,同时十分危险的区域....

『作品』—— Leica M6黑白第一卷 by Superia

『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天空字符,Let's Type The Sky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的Lisa Rienermann同学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手,他在高楼林立的巴塞罗那市中心发现了楼宇间天空的奇妙构图,突发灵感,完成了这一组“天空字符”的拍摄作品。

不要让眼前的闪亮溜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摄影者的权力』—— 讽刺纽约摄影管理条案的一段Rap,颇有意思



Aug 2
拍摄者: Antonis

“幽长的电梯、昏暗的灯光、复杂的线路、熙攘的人群,这就是莫斯科地铁,一座源于苏联时期建造的人防工程的地下迷宫。每天有数百万人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来到这里,再从这里到达城市的另一些角落。地铁,承载着这个城市的真实,这是与数千美金一平米的房价、路上飞驰而过的敞篷跑车、高档会所里的香槟美女无关的真实。”

链接: 地下莫斯科(不定期更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l 31
英格玛·伯格曼走了。

这位传奇般的瑞典电影人在2007年7月30日辞世,享年89岁。

摄影展: 《Times》Ingmar Bergman回顾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l 19
Jose Cendon是一名来自西班牙西北部的(Santiago de Compostela)摄影师,作为一名专职摄影师,他已经在非洲工作多年。此次获得Oskar Banack 2007提名的作品《非洲的疯人院》拍摄自三个非洲国家——Ruanda(卢旺达)、Burundi(布隆迪)以及Congo(刚果)的多家精神病院。

这名32岁的摄影师在拍摄中对精神、色彩、距离的处理十分娴熟,以深刻得让人痛心的画面反映了非洲多年内战对人们心灵的巨大伤害。

这是一组,你很少见到的拍摄作品。

不知道你是否有胆量直视他们的眼睛。

你能读到其中的痛苦么?还是仅仅是不安? 点击这里查看完整作品《非洲的疯人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l 16
文字版权为www.Leica.org.cn所有,欢迎转载传播,转载请署名出处

这组图片为Ian Parry Scholarship 2007年度获奖者Ivor Prickett摄影项目的一小部分,项目目前依然在拍摄过程中。

1995年,战争结束后,当时的克罗地亚军队将军戈托维纳在克罗地亚塞族聚居区指挥由克罗地亚军队和警察部队联合举行的“风暴行动”,屠杀了大约150名塞族平民,并驱逐了超过20万当地塞族居民。其中绝大多数为无辜的平民。

在过去的12年中,不断有塞族人返回克罗地亚的家乡,想要重建故土。对于他们来说,住房是最大的问题——绝大多数住房都已经在战争中被摧毁,留存下来的也已经被他人占据。

图片中拍摄的人们是极小部分成功回到克罗地亚并获得战争前住所、财产的塞族人,然而,在当地恶劣生活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他们重建家园的决心依然在不断经受考验,水、电等必备资源都无法获得保障。

链接: 《重返克罗地亚的塞族人们》@600px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l 16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自由摄影师、威尔士大学学生Ivor Prickett刚刚获得2007年度的Ian Parry Scholarship摄影奖,获奖作品为一组描述因战争而迁移的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人重返故土的摄影作品。

其他入围选手还包括:

Liz Rubincam (highly commended)、Gareth Phillips(Commended),Liz Hingley (Commended)以及Dominic Nahr(Honorable Mention)。

Ian Parry Scholarship摄影奖介绍:

一年一度的Ian Parry Scholarship摄影奖专为24岁以下与全时制摄影专业在校生设置,以纪念1989年牺牲于罗马尼亚革命活动报道中的24岁摄影师Ian Parry。

Ian Parry Scholarship优胜奖金2500英镑,以支持获奖者的摄影项目;入围摄影师则各获得250英镑奖金。该奖项赞助者包括:《The Sunday Times》、Getty Images以及Canon欧洲公司。

Ian Parry Scholarship摄影奖获奖作品将从8月3日起再伦敦的Getty Images画廊进行为期两周的展示。

2007年的Ian Parry Scholarship摄影作品展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为不幸患脑部动脉瘤的VII摄影记者Alexandra Boulat募捐医疗款项(直至上周四,Alexandra依然处于昏迷中)。

链接: Ian Parry Scholarship获奖作品——《重返克罗地亚的塞族人们》

文字版权为www.Leica.org.cn所有,欢迎转载传播,转载请署名出处
分页: 2/3 第一页 上页 1 2 3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