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28 03:56
dalinda
:) 独兄:那是俺打小混的地方。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竖起这些残柱来,里面很荒。树村大队的庄稼地,藕田,苇荡子。还有果园,稻田。可香了。曾经去淘泥鳅,偷桃,上中学时同学还在里面约架))学校组织挖战壕-结果挖出不少无主的死人墓。割麦,插秧,薅秧,割稻子。当时里面还有靶场,割麦子时会有脱靶的子弹头飞出来))也是画画的好地方。
我还真没有专门去哪拍照过,只是随身带着机器打兔子))今天回来盲拍两张。独兄见笑:loveliness:
估焦还是需要实践呀。。 今天发现我俩镜头焦距不同,在对准同样物体时,一个是1.5米,另外一个是2米。。:(
[[i] 本帖最后由 dalinda 于 2008-2-28 04:02 编辑 [/i]]
2008-2-28 23:49
插翅虎
回复#574独大哥的帖子
"照片的构图或以美术或以内容为前提"
您说的很对,要不然是美的照片,要不然是有内容的照片,最好是兼而有之.而我的片子都是空洞无内容,,自己又缺乏审美,想想都很沮丧:'( 但我还是想继续尝试着去拍,姑且看成是一种娱乐精神吧.
俄 和平37/2.8试镜
[[i] 本帖最后由 插翅虎 于 2008-2-28 23:54 编辑 [/i]]
2008-2-29 01:55
独具只眼
回复 插翅虎#578的帖子
虎老弟要坚持自我的娱乐精神。:victory:
d兄的指点一语中的,举一反三将会有大收获。蹭了一课。哈哈。:)
乘机上一张老片,[蔡斯75/1.5],探讨下。
[attach]37280[/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2-29 02:06 编辑 [/i]]
2008-2-29 03:16
独具只眼
回复 dalinda 的帖子
d兄的回忆很有传染性,当年的许许多多不禁历历在目。树村已今非昔比,开发的乱七八糟了。达园宾馆好像也没了,当年住过西哈努克亲王。一段时间常骑车去体院,就一条乡间小马路,没人大撒把。后来再去是上画家村,一个个穷得还不如五保户。其中就有当今画坛的风流人物。常被骗去为了请哥儿几个吃顿肉,动辄压几张画借点钱无异于强卖。哈,再见时骂一顿完了倒不伤感情。前年其中的某家伙拍卖市场大火,见着时居然还问原来的画,早被我处理光了,换花生米下酒了。哈哈,他比我还可惜一场。有几位倒装起人样了,他们当年的难兄难弟不景气,托我带话想见见听后立刻回绝,并千叮万嘱不让我透露联系方式。用其中一位的话那会儿的事早忘了。人真是挺有意思的东西。还是欣赏d兄拍的美人吧。:loveliness:
我是遵医嘱每天漫步两小时,就手带个机器走哪拍哪。独眼昏花对焦和估焦差不多。不过老镜头磨损严重的多会有误差,熟了就好了。:)
对也不准,估个大概齐吧。借小光圈大景深。[Contax 25/2.8]
[attach]37281[/attach]
[attach]37282[/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2-29 03:23 编辑 [/i]]
2008-2-29 04:17
独具只眼
吴冠中似是d兄的同校吧,今天接个帖子2号他要在798开展了。前一久这老兄把美术界大骂了一通,妓院吧流氓吧也不知这把年纪还这大火气。也好“伟大的法兰西院士”只能去大库了。之前跑来个尤伦斯弄点中国玩意儿给中国人看。现在加上老吴头总算把非主流提升了一个高度。哈。无事生非对于画价的走势未必有利。想成熟市场没有成熟的经纪人或策划人真是一大缺憾。酒香未必能啥都不怕了。
外向型经济的外向型经济。Contax 25/2.8.瞎估瞎拍。
[attach]37287[/attach]
[attach]37288[/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2-29 04:44 编辑 [/i]]
2008-2-29 04:52
dalinda
喜欢独兄的逆光。空间和压迫感非常好。CONTAX色彩也习惯得很))
那条路两边是白蜡树,夏天晚上尽是青蛙蛤蟆,收获时农民把路面当场院,我曾经带着煤气罐直接摔进清华西门。门卫都直喊:急着回家做饭呢))从西门向西是颐和园,有一段时间早上起来直接去颐和园游泳,再折回工厂上班,非常爽))。
吴先生是我师长。虽然没有教过我,当年也曾经为我仗义执言过。美术界几位老先生喜欢斗嘴,您说火气大,我说也是身体好吧:) 前几年笔墨等于零的官司养活不少刊物吧:lol 。。人老就是小孩。画风不同是好事))总比抄袭的好许多。。
我还真羡慕您这眼神好,我印画印的眼睛越来越差了:(
还是这个镜头,感觉有点脸熟了:)
2008-2-29 21:30
ZEISS
许久未上,不知独大师、虎老兄近来可好?:handshake
2008-3-1 01:38
独具只眼
回复 插翅虎#587的帖子
虎老弟的话题记得已和你讲过,关于这方的讨论比比皆是你有兴趣找来再读读就是了。准确的说是指“散景--Bokeh”这个概念。讲莱卡镜头的帖子里多有所讨论。不过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题目,97年美国人提出后至今分歧较大,褒贬不一。至于老镜头的旋性散景即我所说的病态美之一。易玩不宜用。就连莱卡的“散景王”50/1的实用性能有多大也未见理直气壮。商品和奢侈品从制造那一天就有质的区分,同时区分了消费对象的阶层。
实事求事,自知之明,脚踏实地,知足长乐。:loveliness:
如何拍出请看你的片子,哈哈。人像镜头或者说中焦镜头[75-135]多为双高斯或对称式衍生设计,容易产生较好的散景。亦非大光圈所专属。多体会。:)
Schneider Tele-Xenar 90/3.5
[attach]37391[/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3-1 01:42 编辑 [/i]]
2008-3-1 04:05
独具只眼
回复 dalinda 的帖子
d兄的新镜开始出味道了。喜欢第二张的感觉。:victory:
我有一只enna的35/3.5老斑马。转接后无限远时会打板用的不多,懒的调了。受您影响饭后遛弯儿拍了几张橱窗,凑和看看吧。:L 总的感受是当年的老德镜的综合素质都很高,大厂小厂一丝不苟,严谨的民族性。
这季节的京城除了红墙黄顶之外满目皆灰,污染严重,到处开工像个大工地。圆明园可能又要改造,已从园林景点中删除,月票不好使了。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知d兄当年如何,我是从没有买过门票一时转不过弯儿来了。哈哈。其实当年颐和园咱也有的是地方可以随便进呢。时过境迁咯。:lol
[attach]37396[/attach]
[attach]37397[/attach]
[attach]37398[/attach]
[attach]37399[/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3-1 04:07 编辑 [/i]]
2008-3-1 07:37
dalinda
:) 独兄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换镜头有时有左手换右手的感觉呢。您看我这个3.5/35的ENNA。塑料的。估计丢河里都不会沉底的。
在光圈下面还有一个可以移动的限制环,不明白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一道。
2008-3-1 07:58
dalinda
:) 颐和园我至今还是习惯从如意门进去。不闹腾。刚开始工作时在青龙桥缝纫部裁缝,听鹂馆的工作服是我们做的,每天中午去颐和园,随口报个名字:找人:) 时间长了,看门的不问了))现在每年回来还是一定去颐和园喝茶看湖水,回回买票-支援祖国建设。
圆明园前年去才知道还要买票:去左右间——又不用买了:)
网上翻下来的片子。还是WERRA拍的。自己配的药水,公元下脚料发的))
[[i] 本帖最后由 dalinda 于 2008-3-1 08:01 编辑 [/i]]
2008-3-1 08:15
ZEISS
[quote]原帖由 [i]dalinda[/i] 于 2008-3-1 07:58 发表 [url=http://www.leica.org.cn/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3958&ptid=3912][img]http://www.leica.org.cn/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 颐和园我至今还是习惯从如意门进去。不闹腾。刚开始工作时在青龙桥缝纫部裁缝,听鹂馆的工作服是我们做的,每天中午去颐和园,随口报个名字:找人:) 时间长了,看门的不问了))现在每年回来还是一定去颐和园 ... [/quote]
喜欢D兄的黑白,自己配得药水,佩服佩服!不过片子有点发灰。跟一张凑数:lol
ILFORD D100+D76
[[i] 本帖最后由 ZEISS 于 2008-3-2 11:58 编辑 [/i]]
2008-3-2 00:28
独具只眼
回复 dalinda 的帖子
和d兄一样我至今都是进出如意门,习惯了。当年赶上月明之夜约几个朋友事先联系好进园拍玉带桥,支好机器B门俩人拿着手电画着桥栏杆跑,哈哈,可是出过好看的片子。关键是没有竞争,招摇过一大把。现在退化的中幅都不会使了。全成了摆设。听鹂馆现在是不能吃了,蒙蒙老外还可以。曾先联系好有备而去结果已然面目全非。仿膳也是一样。老字号可吃的不多了。
找一张老片给您怀怀旧吧。:)
Contax 135/2.8.
[attach]37475[/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3-2 00:30 编辑 [/i]]
2008-3-2 00:45
独具只眼
d兄的这支镜头和我的有些不同,标示的结构不一样。我这只是金属的,扔水里估计沉的比石头不慢。:lol 从片子上看不出来多大区别。尤其是d兄的点石成金的功夫。:) 喜欢这只猫。:loveliness:
[attach]37476[/attach]
[attach]37477[/attach]
[attach]37478[/attach]
[attach]37479[/attach]
2008-3-2 03:05
独具只眼
回复 ZEISS 的帖子
z兄看来是兼收并举呀。:lol 柯达的东西玩得较少,也是个混搭出名的老牌。z兄可否多给见识下。:) 看不见大作不知何故?
看那意思像是黑白,先抛一砖引一下了。:L
R3a + 尤比杰尔-3 5cm/1.5. L39. Ilford 400 平扫
[attach]37488[/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3-2 03:12 编辑 [/i]]
2008-3-2 04:12
独具只眼
练习旁轴,回味黑白,似是而非,聊以自慰。:L [R3a+尤比杰尔-3 5cm/1.5]
[attach]37490[/attach]
[attach]37491[/attach]
[attach]37492[/attach]
[attach]37493[/attach]
2008-3-2 05:09
dalinda
谢谢ZEISS兄指正。80年代大家都自己这样折腾,,,底片划的利害。估计再放也好不到哪去了。。
2008-3-2 05:15
dalinda
:lol 终于和独兄撞上了))
您说夜晚去颐和园,请教怎么出来的?我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忘记时间了,好在不是大胖子,从如意门门底下倒着出来了)):loveliness:
今天傍晚在工作室。火鼠拜年))应该投稿给大庆晚报:D
2008-3-2 12:00
ZEISS
[quote]原帖由 [i]独具只眼[/i] 于 2008-3-2 03:05 发表 [url=http://www.leica.org.cn/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4145&ptid=3912][img]http://www.leica.org.cn/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z兄看来是兼收并举呀。:lol 柯达的东西玩得较少,也是个混搭出名的老牌。z兄可否多给见识下。:) 看不见大作不知何故?
看那意思像是黑白,先抛一砖引一下了。:L
R3a + 尤比杰尔-3 5c ... [/quote]
独大师过谦了,俺纯属浪费胶卷哈,片子已更正。
2008-3-3 01:13
独具只眼
回复 ZEISS 的帖子
z兄的这张路椅真是挺绝的。坐上去一定要有两手准备。:lol 不愧是训练有素的眼力。:victory:
为了防止意外,考虑有备无患吧。[蔡斯75/1.5]
[attach]37591[/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3-3 01:17 编辑 [/i]]
2008-3-3 02:20
独具只眼
虎老弟切勿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相机就是个记录的工具,生活中好玩的好看的有兴趣的有感觉的等等,简单的咔喳下来。先给自己看的舒服就行了。[当然为了卖的照片另外回事]老弟一直说的“似是而非”不知“是”如何“非”在哪里。别给自己定框子。不一定非要手动,自动顺手就用自动,基础功扎实了,机器玩熟了,任何镜头上手也就不在话下了。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是前提,盲目地陷入镜头比拼追逐奇巧对摄影没任何意义。先用好一只镜头吧。平常心还要有信心。供参考。
经常拍一些自己想拍就拍的不是也是。[Schneider 90/3.5]
[attach]37592[/attach]
2008-3-3 03:19
独具只眼
回复 dalinda 的帖子
和d兄走了个前后脚。:lol
当时一个朋友的老婆在那工作,他又和我们玩声像所以有内线了。感觉和白天完全不同。再以后就是借工作之便不时夜游一下。晃一晃二十年了。:L 现在很多古建或寺庙开放了客房,有兴趣感受一下那种夜深人静的情景奇妙无比,古人多于此修行或大有文章。:loveliness:
d兄的逆光可是个高产油井啊。蕴含量丰富的很。了得!:victory:
送人去老辅仁大学就手遛了下胡同。旅游声色。[Contax 35/1.4]
[attach]37593[/attach]
[attach]37594[/attach]
[attach]37595[/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3-3 03:29 编辑 [/i]]
2008-3-3 07:06
dalinda
独兄:早认识您可能就颐和园见了:)我那个中国花园就是颐和园的印象))。
CONTAX的红色真好看,很有底气的。喜欢最后那张对比。
我这几天离开工作室的时都是赶上这个光线了))。喜欢周末干活,清静。[attach]37599[/attach][attach]37599[/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dalinda 于 2008-3-3 07:53 编辑 [/i]]
2008-3-4 02:28
独具只眼
回复 dalinda 的帖子
其实版画的市场不如油画的一大原因就是知识普及不够。这次老吴头的展览上某画廊同时推出一批丝网版,每幅100张签字证书的。遗憾的是很多人视与挂历同类。看在老交道的情分上深为他可惜,有点“雾都孤儿”的故事了。莱卡要是都撩在潘家园地摊儿上卖估计也没这论坛了。闲话。
那几张是您的画稿吗,印版画是个辛苦事,石版没干过,曾和一木版老兄工作过,净被他花言巧语的骗着给他印了。所以版画我只有他的作品。哈哈。
d兄拍的时间也是我喜欢的,差不多只能赶上这光线。夏季常常可以迎接朝阳。好色可就难了,当年专家论证的结果京城的基调就是灰色。等着绿色奥运吧。:loveliness:
莱卡爱展能 45-90/2.8
[attach]37765[/attach]
[attach]37766[/attach]
[attach]37767[/attach]
[attach]37768[/attach]
2008-3-4 06:55
dalinda
独兄:版画就是个体力活。我使用的机器是85岁的德国造,以前就是印刷机器。给西美搞了2台机器,其中一台100岁了。好得很。
中国是版画起源地,可惜的是我们对于版画的认识和了解浅且偏。大概是荣宝斋的水印太知名,让不少人认为版画是拷贝了。
不过那种复制性质的丝网版画确没有什么意思。其实赵无极的版画也远远不如他的油画,原因就是他本人不太懂版画的特殊语言。
CONTAX2.8/25MM 30D
[[i] 本帖最后由 dalinda 于 2008-3-4 06:58 编辑 [/i]]
2008-3-5 03:05
独具只眼
回复 dalinda 的帖子
d兄再回国一定陪您去古建逛逛。中国花园可以继续新的系列。:)
看了您这多照片非常喜欢色彩的控制,总觉得应进入一个新的表现时期了。石版的创作是外行您别见笑,近一年来与国内美术界实在看不到让我欣喜的作品出来,一张都没买,郁闷之极。:(
d兄说的水印技术退化严重,和我所藏60年代的作品相比不堪入目。爱印刷的还有个丁绍光,据说是德国人搞的新技术,没兴趣。赵无极的油画当年看了还好现在没感觉了。价格到是翻了好几倍。还有个朱德群。这三人中还是仅收了吴冠中。期待有机会能欣赏下d兄的原作才是。:loveliness:
抬头看的蓝天这张太纯粹了。只有在光线景致合适的情况下,镜头的表现才可以淋漓尽致。更何况所谓的色彩还原度本来就是参照欧洲的自然风物特点设计的,尽是面对北京的沙尘天无论蔡斯莱卡也都没度了。或也有度--56度。兄还记否。
还喜欢您的老机器,不敢想象以前印过啥呢。尝试黑色。[45-90/2.8]
[attach]37894[/attach]
[attach]37895[/attach]
[attach]37896[/attach]
[attach]37897[/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独具只眼 于 2008-3-5 04:30 编辑 [/i]]
2008-3-5 06:40
dalinda
喜欢独兄的黑色系列::) 镜头对于您是器官的延伸,用起来随心所欲。。说不准哪天偷点啥用在画上呢。:) 下次回去带画请教:) 我消化比较慢,现在也有变化,但是还没有清晰呢:L
丁的丝网印我是20多年前看过,现在什么变化就不知道了。
今天回家比较早。随手拍几张您看看。。北京要在刮风下雨以后去拍。。
[[i] 本帖最后由 dalinda 于 2008-3-5 06:48 编辑 [/i]]
2008-3-5 06:45
dalinda
请教独兄:今天收到2架老相机。不怕您笑话,居然不会释放快门,vito bl是怎么也上不上快门,下面是上了释放不了。:L
2008-3-5 08:36
ZEISS
纯属乱拍,浪费胶卷:lol
2008-3-5 11:33
macg4
网站真神奇,在这里看到几位喜欢版画的兄弟。
其实中国的版画在世界上的地位还是有地位的,民国前就不说了。抗战时期以古元为代表的一批版画家还是应该肯定。在民间云南的民间版画‘甲马’,也是非常独特的东西,收了不少。
喜欢的版画家还是很多的,尤其是柯勒惠支、肯特、蒙克、庞克......肯特是个全才,木版、石版、铜版、锌版都做,只是《读者文摘》把人家的东西用滥了。
丝网版没有D兄说得那么惨:lol 版的形式只是个手段。兄弟我88-91管理着一个丝网版画工作室:L
86年前后美术馆有个大展,是巨幅照相版。用得不是版画的名义,而是‘综合材料’。作者是法国人奎克(Cueco)和皮尼翁(Pignon),当时对国内的版画界影响很大。
赵无极的画我不是很喜欢,我比较喜欢他的‘装置’。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